BOB电子竞技:《中国冶金》第一届青年编委介绍(一)

发布时间:2024-05-19 03:56:51 来源:bob体官网 作者:bob网站下载

  ,男,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2011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先进短流程研究子方向的首席专家,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钢板钢带分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钢材热轧过程氧化机理及控制技术,钢材组织性能预测与工艺智能优化等方面的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企业技术开发项目20余项。近五年,在CORROS SCI、OXID MET、 ISIJ INT、J MATER ENG PERFORM、STEEL RES INT等钢铁领域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编写专著2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各类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

  [7] 曹光明, 李成刚, 张元祥, 李志峰, 王福祥, 刘振宇. 中铬铁素体不锈钢高温氧化行为及热轧粘辊机理[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5, 36(10): 95.

  曹磊,中共党员,2010年6月毕业于东北大学钢铁冶金专业,工学硕士,2021年9月考取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现任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专家库成员、河北省清洁生产专家成员、《中国冶金》青年编委、《钢铁》《中国冶金》《连铸》审稿专家、河北省科技厅企业特派员、中机维协冶金分会专家。主持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研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指导河北省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项目1项,主持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项目2项,主持企业横向课题1项。出版《连续铸钢生产》教材1部,主持河北省在线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TRIZ杯创新方法大赛获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18篇;获得6项授权发明专利,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申请国际PCT专利3项。先后在济南钢铁集团、首钢集团等大型国有钢铁企业从事低成本高效洁净钢生产工艺技术管理工作近9年,具有科学的创新思维与坚实的实践应用能力,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得济钢集团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获得首秦科技进步奖2项,获得首钢集团科技进步奖1项。

  [1] 曹磊,高运明,朱苗勇,等.转炉炼钢过程氧化镍直接合金化的研究[J].中国冶金,2009,19(5):21.

  [2] 陈向阳,曹磊,胡建东,等. LF精炼炉混合特性及夹杂物去除的水模型研究[J].钢铁,2009,44(12):27.

  [3] 曹磊,祭程,朱苗勇. LF炉精炼温度预报模型的发展应用[J].中国冶金,2009,19(11):5.

  [4] 曹磊,石永亮,马保振,等. TRIZ理论在改善引流砂对钢液危害中的应用[J].耐火材料,2021,55(6):5.

  [5] 曹磊,王玉民,丁中,等.开浇第一炉连铸坯夹杂物形成原因与控制措施[J].中国冶金,2014,24(2):5.

  [6] 曹磊.包晶钢连铸坯表面纵裂与保护渣性能选择[J].钢铁,2015,50(2):38.

  [7] 曹磊,孙顺义,蒋海涛,等.宽板坯连铸机保护渣性能要求及评价方法[J].宽厚板,2014,20(5):5.

  [8] 曹磊,王国连,田志伟,等.板坯连铸机无水封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炼钢,2017,33(6):5.

  曹晓恩,男,1986年生,河北辛集人,钢铁冶金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2017年博士毕业于钢铁研究总院,同年入职河钢集团邯钢公司技术中心,从事汽车家电板产品研发、过程质量控制及客户技术服务工作。主要开发增强成形性双相钢、复相钢、低合金高强钢、热成型钢、酸洗搪瓷钢系列产品、酸洗高强汽车结构钢、压缩机专用钢、精冲钢等30余个新产品。致力于提升超高强钢热轧/冷轧工序界面生产稳定性、冷轧高强钢通卷组织性能均匀性,成功解决吉帕级双相钢冷轧边裂、断带及厚度波动难题;高端汽车外板O5板稳定化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解决主机厂冲压开裂、焊接质量控制等应用技术难题。荣获河北省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承担公司级重点工艺技术课题3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2021年至今担任《中国冶金》青年编委。

  [5] 杜艳玲,曹晓恩,赵本峰,等.压缩机用酸洗板焊接氧化铁皮脱落原因探究[J].钢铁钒钛,2019,40(06):160.

  [8] 李俊生,薛仁杰,马娥,曹晓恩,等.含P高强度IF钢酸轧拉矫断带分析和工艺改进[J].特殊钢,2019,40(02):53.

  陈晨,博士,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型风电轴承钢和铁路轨道用钢的成分设计、冶炼、锻造、热处理、焊接等冶金全流程研究工作,成功研制了一种具有超高淬透性、适用于大截面尺寸的中碳调质钢,开发的高锰钢辙叉全流程制造技术大幅提高了铁路辙叉的服役寿命。相关成果在《Materials & Design》《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Tribology International》《中国机械工程学报》《金属热处理》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多次在钢铁年会、中国材料大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作邀请报告。担任Coatings特刊编辑和《中国冶金》期刊青年编委。

  [5] 林芷青, 张福成, 马华, 王琳, 陈晨, 徐明. 锻焊和形变热处理对铸造高锰钢辙叉耐磨性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21, 46(8):7.

  陈超,1989年1月生,山西太原人,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冶金工程系主任。2010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后在同校保送学士直攻博,期间与瑞典皇家工学院应用过程冶金研究所联合培养,2015年获瑞典皇家工学院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冶金过程的物理模拟和数学建模,洁净钢稀土钢生产的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项目近10项,发表期刊论文20余篇,受邀会议报告20次。兼任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反应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物理化学分会全国冶金工艺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工程科学学报》《中国冶金》青年编委,担任《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中国冶金》等期刊的审稿专家。

  [1] 张丹, 陈超, 张宇星, 王社斌. 底吹钢包水模型中示踪剂传输过程的数值模拟[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0,51(1):50.

  [2] 崔子龙, 陈超, 李豪, 任祥, 刘志龙, 王社斌. 软吹氩流量对LF精炼ML08AL钢液中夹杂物的影响[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7,48(1):49.

  陈菓,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中国教育部-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联合培养),主要从事微波加热技术在冶金工艺中的应用与研究。兼任生物基材料绿色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铂族金属分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30余项,主持攀钢集团等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Bioresource Technolog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Fue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出版《微波加热设备的研制与应用》等中、英文专著3部,授权美国、韩国国际PCT发明专利2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

  陈俊,男,1982年10月生,博士,副教授,辽宁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全省10项/年),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以第一作者在《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Journal of Alloy Compounds》《金属学报》等高水平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单篇最高引用70余次,以第一和第二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5项,参编出版书籍3部,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工信部高技术船舶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辽宁省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2项,以及企业科研项目5项。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荣程祥青科研创新二等奖1项。主要从事基于界面调控的亚稳金属材料超低温强韧化新原理、低温动载荷下亚稳相细观变形行为、新一代TMCP条件下热轧钢材组织性能调控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首次系统阐述了超快速冷却在非平衡再结晶、相变和析出及其强韧性调控中的作用机理,扩展了控轧控冷的物理冶金学理论内涵,支撑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发现亚稳奥氏体钢低温韧化的“反尺寸效应”和晶界特性依赖性,提出界面控制的强韧化与晶界韧化新思路。

  春铁军,男,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6月获中南大学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CSIRO)联合培养冶金工程博士学位,随后以“青年英才”形式进入安徽工业大学工作。主要从事铁矿烧结球团理论及新技术、冶金过程污染物减排、固废综合利用等方面研究。承担《炼铁原料制备》《现代烧结球团理论》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以及柳钢、马钢、中冶长天、Vale等校企合作项目2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钢铁冶金知名期刊MMTB、ISIJ、JOM、《钢铁》《钢铁研究学报》《中国冶金》等发表论文3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5项;荣获第四届“全国高校冶金院长奖” 和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 代梦博,阮志勇,耿毅,李伟成,穆固天,春铁军. 基于化学团聚铁矿烧结过程PM10/2.5/1.0脱除研究[J].钢铁研究学报, 2021,33(5):385.

  [5] 穆固天,春铁军,朱梦飞,王臻,龙红明. 铁矿烧结过程微细颗粒物排放行为[J]. 钢铁,2019, 54(7):17.

  [7] 谢运强,张中中,王子宏,春铁军. 某钢铁企业常用铁矿粉烧结基础性能及优化配矿[J].中国冶金,2018,28(3):9.

  党杰,重庆大学教授/博导,2016年博士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美国Carnegie Mellon联合培养),师从周国治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氢冶金、电解水制氢、冶金固废资源化。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任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青年基金等16项科研课题,2项教改课题。入选或获得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4)、全国高校“冶金院长奖”、四川省冶金青年科技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排5)、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9)、重庆大学青教赛二等奖等多项奖励,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科技竞赛特等、一等、二等奖各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Energy等刊物发表SCI检索论文50篇。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30项。担任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中国冶金》等期刊青年编委;《Crystals》客座编辑。任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过程物理化学分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邓爱军,男,1982年生,江苏泰州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一级建造师,马鞍山市第三批“龙马人才”工程获得者,英国莱斯特大学访问学者。2005年至2016年任职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炼钢事业部,从事炼钢连铸工程EPC项目设计、建设、管理工作。2020年进入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任教,从事钢铁冶金教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品质洁净钢冶炼过程理论与新技术;冶金工程工艺设计与智能化装备研发;冶金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20年中国发明创业成果一等奖1项,2010年全国冶金行业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1项,2009年全国冶金行业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论文10篇,授权发明专利1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项目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1项,校企联合研发项目8项。担任《Scientific Reports》《钢铁研究学报》《中国冶金》等期刊审稿人和青年编委。

  [10] 孙国斌,向晓东,邓爱军,李灿华,王昭然. 除尘灰基脱磷剂的研发[J]. 钢铁,2019, 54(10): 96.

  邓小旋,博士,高级工程师,首钢技术研究院首席工程师,入选北京市“青年托举人才”。2014年参加工作后,连续8年承担公司重大课题,负责开发了高效RH精炼工艺技术,实现精炼12 min IF钢碳含量≤0.001 2%、转炉出钢温度≤1 648 ℃,突破了生产IF钢转炉出钢温度高的行业难题;负责开发了汽车板用钢2.5 m/min高拉速板坯连铸工艺技术。负责的多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与先进水平,并获多项省部级奖励;授权发明专利21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7篇。担任《中国冶金》《连铸》青年编委。

  [1] 邓小旋,潘宏伟,季晨曦,初仁生,刘清梅,朱国森.常规低碳钢板坯的高速连铸工艺技术[J].钢铁, 2019, 54(8): 70.

  [2] 邓小旋,季晨曦,何文远,杨春宝,罗衍昭,黄财德.板坯连铸结晶器液面的周期性瞬态特征[J].钢铁,2017,52(9), 42.

  [3] 邓小旋,季晨曦,安泽秋,朱国森,索金亮,黄福祥.宽度对板坯连铸结晶器液面特征影响[J].钢铁, 2017, 52(8), 48.

  [4] 邓小旋,季晨曦,肖茂元,罗磊,潘宏伟,边吉明,王雷川.药芯焊丝钢拉拔断丝机理及控制[J].炼钢. 2017,33(4):67.

  [5] 邓小旋,季晨曦,王胜东,关顺宽,李林平.冷轧薄板线状缺陷的工艺控制[J].中国冶金.2017.24(4):55.

  《钢铁》《中国冶金》文章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 (F500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冶金自动化期刊是核心吗 下一篇:鞍钢集团攀钢成功实现炼钢全流程自动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