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电子竞技:重庆红江改革开放40年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之路

发布时间:2023-09-26 23:38:01 来源:bob体官网 作者:bob网站下载

  2015年11月11日,中船重工党组书记、董事长胡问鸣率队到重庆红江考察调研。在重庆红江联合厂房,胡问鸣一行饶有兴致地观看了门户网站构成演示片,认真察看了数字化车间的机械手设备运作、班组和立体仓储建设等情况,在参观过程中他们说,有一种进入欧洲工厂的感觉。

  在随后的汇报会上,重庆红江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兵说,公司在实施厂区搬迁过程中,通过实施制造管理信息化系统、自动物流及自动化加工系统,从而优化生产管理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控制水平。重庆红江正向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迈进。

  胡问鸣在听完汇报后给出了五个字的评价:“很好,很高兴”。他说:很好!一路走来,我就希望可以看到,在搬迁的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这样一个工艺路线的变革,你们把我想要的变成了现实。我觉得中国制造2025的智慧企业、智能企业,基础就是拥有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建设的现代企业建设。他紧接着说:很高兴!我们大家都应该感到高兴!他希望重庆红江坚持把这条路走下去,要不断摸索、一直在改进、不断完善。

  重庆红江先后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示范企业”。其中,重庆红江船机核心部件数字化车间入选工信部示范项目。

  这些荣誉和成就见证了重庆红江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历程,更体现了重庆红江在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要求,深入推动公司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优化管理模式创新,探索实现企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道路的决心。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在中国的坚强领导下,以1978年底开展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为起点,我国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过程,当时的重庆红江也正在计划经济体制的严格约束下艰难跋涉。公司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上最为宝贵的40年,也受益于这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历经艰辛与坎坷后,公司找到了一条属于自身个人的发展之路----从始至终坚持技术创新,走专业化道路。

  和其他装备制造企业一样,重庆红江最初的技术积累也是从仿制艰难起步的。因为当时的国情就是这样: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齐全、技术条件落后,很多企业都是通过测绘仿制“老大哥”国家的产品来进行生产。1970年7月1日,公司生产出第一个产品--6350柴油机柱塞偶件,向党的生日献上了公司的第一份礼物。1972年,成功开发出301柴油机的喷油泵、喷油器和偶件,为红江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4年,YT系列液压调速器定点在红江生产。1977年,红江厂基建工程完工验收。就这样,在“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三线精神的激励下,红江的创业者们白手起家,自力更生,一步步为企业奠定了发展基础。

  但是越到后来,随着发达国家和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法律制度的完善,仅靠仿制这条途径,路只能越走越窄。怎么办?有的公司开始引进专利图纸做生产,但作为柴油机“心脏”的燃油喷射系统因为技术上的含金量高,属于关键技术,国外不愿转让专利图纸。而且在和国外公司接触谈判过程中,国外公司也对公司给予了忠告:“柴油机品牌太多,又有各种不相同的型号规格,而每种柴油机量又少,引进费用高,这样对你们也不划算。”另外,由于公司的产品特点决定了军品任务所占比重小,国家计划指标不多,再加之80年代全国军工企业面临的困境,这样迫使重庆红江较早进入市场“找米下锅”。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别无选择,只有自力更生研发自己的拳头产品。这不仅关系重庆红江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对我国船舶柴油机的国产化事业具有非常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要想真正变成全球造船第一大国和世界造船强国,一定要解决船舶柴油机国产化问题,打破国外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而作为柴油机的“心脏”----燃油喷射系统的国产化举足轻重,它对整个柴油机的国产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重庆红江承担了我国几乎所有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柴油机的燃油喷射系统的国产化工作。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公司开发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产品,逐步的提升了国内品牌大功率柴油机的经济性和排放要求,使其性能水平逐步接近世界水平。公司为国内品牌中速柴油机配套的燃油喷射系统都有新一代的产品,它们有更高的喷射压力、可烧重油,还开发了用于双燃料发动机甚至可燃烧原油的产品。在调速器方面,开发了电子液压调速器,填补了国内大、中功率柴油机电子调速系统领域的空白。

  2005年,为逐步提升企业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重庆红江对原有产品研制机构和技术体系进行了调整和充实,成立了技术中心。2006年,公司技术中心被批准为重庆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标志着作为国内唯一一家大功率船用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和调速器的生产、研发企业,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已初步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研发体系,大幅度的提升了企业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产品研发的重大转变。

  在几代红江人的不懈努力下,公司在历经“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等几次重大技术改造后,重庆红江的技术装备制造能力大幅度的提高,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制提供了可靠的硬件保证。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创新和积累,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船舶、电站、机车、石油开采等行业。产品品种由建厂初期单一的中速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发展到现在低速、中速和高速大功率柴油机燃料喷射系统和调速器、轴瓦、气阀等关键零部件,而每大类产品下面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品系列和序列。产品规格也大幅度提升,可匹配缸径从130mm到980mm的大功率柴油机。低速机产品系列涵盖了MAN B&W和WÄRTSILÄ包括智能低速柴油机在内的绝大部分机型。中、高速机产品系列可为国内所有的大功率中、高速柴油机配套,并占有绝大部分配套市场,多数可以燃烧重油。调速器产品系列研制生产以YT系列等为代表的多种型号和用途的表式、杠杆式大功率柴油机液压调速器和电子调速器。YT系列液压调速器占据了国内单机功率9000kW范围内柴油机配套市场占有率的70%以上。

  经过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努力和发展,重庆红江已拥有了在国内同行业中的话语权和高度认同。“红江”已牢牢占据国内第一品牌的地位,在同行业中提到大功率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恐怕没有人不知道“红江”这个品牌。但红江深知,企业要想做强做优做大,必须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只有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舞台,才可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正是有了技术实力的支撑,红江人才自信地迈出了国门。公司产品最早于上世纪80年代末首次出口国外。

  其实早在30多年前重庆红江就已开始国际合作。改革开放初期,公司着手试制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低速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尽管这一些产品结构较为复杂、零部件多、精度要求高、制造周期长,但是经过研发人员的艰苦努力,这一些产品得以成功实现国产化。2002年重庆红江获得MAN B&W公司认可证书,成为了MAN B&W和它在全球专利厂的指定供应商。从2003年开始,重庆红江正式向Wärtsilä和MAN直接出口燃油喷射装置。

  重庆红江的技术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在每次的国际海事展会上,都能听到许多外商对公司的好评。近年来,公司不断获得了MAN B&W、Wärtsilä、GE和卡特彼勒等国际公司的赞誉,出口产品的品种和数量正在迅速增大,出口市场初见成效。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间,重庆红江的技术人才队伍日益壮大,技术创新体系日趋完善,研发水准不断提高,产品族系更加完备。而今,重庆红江已成为我国同类产品制造商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产品水平最高的专业公司,为国防事业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公司的低速机电控系统实验研究室是船舶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大功率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实验室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注册为“HJ”商标的“柴油机喷油泵、喷油器和调速器”被认定为重庆市名牌产品。

  面对成绩,红江人没有骄傲。随着柴油机应用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船用柴油机技术在经历了高压油泵和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后,正进入第三次飞跃----电子控制技术,未来的船舶推进动力装置,智能化程度将会越来越高,电控柴油机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将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新的契机。现代大功率柴油机正在向更高的Pe值、更低的NOx排放,更好的经济性,可燃烧重油,更平稳的转速控制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发动机的上述任何一项的改进都依赖于它的心脏—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展。公司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一直致力于使自己研发的产品充分满足现代发动机的这种需求。为此,重庆红江将加强更高水平的产品研发,在四十多年经验积累和先进的工艺装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制造能力,为发动机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改革开放40年以来,重庆红江取得了诸多骄人的成绩,在未来产品升级发展道路上,将始终坚持“五化”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为早日把重庆红江建成动力行业最好企业的愿景而努力。

  早在多年前,我们为实现工作流程的转接,需要工作人员拿着纸质单据来回来跑、找、等。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大力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加快发展信息化奠定了基础。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2007年是决定重庆红江信息化水平能否发生质的飞跃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对网络做了一次全面的升级,为推进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OA项目实施小组成立并实施,从14个流程开始,直至今日,发展到近200个流程,这些信息系统已成为我们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为我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0年初,ERP项目作为重庆红江年度十大重点工作之一正式启动。 “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这是ERP业界广为流传的名言。基于其他公司的选型、实施经验,选型调研组思考着到底什么样的ERP系统适合我们、会不会出现“烂尾楼”工程、该如何选择ERP系统等问题。选择ERP软件就像去商店选择衣服一样,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针对9家供应商,调研组设计了专门的表格进行打分评比,并分赴北京、天津、湖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是项目组的共识,经过缜密的产品选型、严格的技术测试,2011年9月,系统选型确定,正式签订合同。

  2011年10月27日,重庆红江召开ERP项目实施启动大会,标志着ERP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先后共导入料品档案8万余条、BOM母件1万余个、建立角色90余个、开发自定义报表40余个。经过艰苦努力,重庆红江ERP系统于2013年3月正式上线,公司实现了ERP系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真正开启了公司信息化的大门。未来,重庆红江将逐步的提升ERP系统的运用水平,为打造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的红江智能制造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进入20世纪,船舶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并在2008年达到顶峰,但历史的转轮不会一成不变,果不其然,2009年在一系列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多年快速地增长的世界经济随之结束,作为与经济直接相关的国际航运市场更是每况日下。一系列变化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也给企业内部管理带来了一连串挑战,但每一个挑战的背后都孕育着新的希望。重庆红江领导层经过深入调研分析,汲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最终精益管理的思想走进了公司最高层的视野。

  2012年8月,重庆红江的精益之路迈出了第一步,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前往日本丰田公司进行调研学习。这次的精益学习之旅冲击着重庆红江一行人的观念,他们被深深地震撼了。

  2013年9月4日,重庆红江的精益之旅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召开了推进启动大会,组建了精益推进办公室,重庆红江系统化的精益推进工作真正开始。

  精益之旅的初期并顺利,由于打破传统思维模式,许多职工排斥甚至抵触精益生产。精益推进办的四位年轻人便通过培训对职工进行“洗脑”,改变观念、统一认识,就这样艰难的实现了精益之旅的“破冰”。

  2014年初,按照精益思想打造的公司第一条精益示范线正式运行,精益思想的先进性在具体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示范线%,各项指标数据极大地鼓舞了士气,逐渐增强了职工推进精益的信心和决心。

  在随后的时间里,重庆红江的精益管理深入推动,从生产延伸到质量、设计、工艺等多个领域和环节;先后编制了多份标准和规范;精益人才队伍逐渐壮大,先后培养了50余名精益推进人才和10余名黑带精益专业人才;在关键节点建立多个“质量门”;组织实施了多个VST价值流转换项目,精益改善的成果在重庆红江实现了遍地开花。

  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白准确地提出以推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主攻方向的发展思路。2015年12月,重庆红江印发《十三五战略发展规划》,明白准确地提出“打造国内离散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将智能制造作为公司长时间坚持的一项重大工程。

  近年来,重庆红江入围“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示范企业”和“工信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试点示范企业”名单,成为重庆市和中船重工唯一入围工信部2017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这些骄人的成绩得益于重庆红江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战略决策。

  重庆红江今天的“收获”其实来之不易。作为中船重工旗下专门干大功率内燃机燃料喷射系统、调速器、轴瓦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和生产的专业化公司。早在多年前,就已成为国内该领域总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但另一方面,相对于国外顶尖企业,其在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生产周期及制造成本等方面,尚存在一些差距。如何迎头赶上?重庆红江在中船重工统一部署和支持下,探索推进了智能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这条路。不过,与汽车、电子科技类产品行业不同,重庆红江属于离散型制造企业,具有产品精度高、品种数量多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显著特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智能化改造的难度非常大,在此之前,国内外均无可供借鉴的成功案例。

  十二五期末,重庆红江抓住厂区搬迁这一契机,着力打造船用柴油机核心部件数字化车间,开始探索离散型智能制造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数字化车间项目进行顶层设计,在生产流程的优化、基础数据收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通过引进专业人才,组建智能化技术团队和加强企业内部培训等措施,解决了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所需的技术、人才问题。在推进生产线智能制作的完整过程中,重庆红江采取了“点、线、面”分布实施的策略。经过探索,已建立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为核心,DNC、ERP、CAPP等多系统为依托的数字化协同制造平台雏形,基本实现了系统之间核心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打造了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红江方案”。

  未来,重庆红江将抓住全球新一轮制造业变革和我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机遇,以打造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园为契机,以国际领先水平为标杆,努力把重庆红江建设成为“国内离散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清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天,我们沿着重庆红江50多年的发展改革轨迹,乘借国家改革开放40年东风,在深入推动整合重组过程中勾勒出了一幅未来红江的宏伟蓝图。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全力实现“军工红江”、“品牌红江”、“集团红江”、“智造红江”、“国际红江”、“幸福红江”的“红江梦”而努力,为伟大的“中国梦”添砖加瓦。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评测通过 下一篇:报名中荆门雄图特种飞行器制作有限公司液压对称式卷板机招标